建好党在青年工作领域特色鲜明的政治学校
发布时间:2024-04-14 发布部门:中国青年报 浏览统计:
要瞄准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根本目标,主动融入党和国家建设发展事业大局,聚焦党执政的风险点、国家发展的关键点、青少年成长成才的痛点建言献策,在共青团和青年工作中找准切入点、着力点。 ————————— 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行之所在”,就是世界观、方法论及其立场观点方法的一脉相承和时代表达。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命题,必须牢牢把握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永葆共青团“政治学校”本色,切实担负起为党育人的根本任务。 汲取真理之力,充分感悟“两个结合”的彻底所在 马克思在1843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抓住事物的根本是理论的彻底所在。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这种真理性来源于实践,作用于实践,也必然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抓住事物的根本、创立彻底的理论。 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是理论得以彻底的根基。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有过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给中国革命造成极大损失的惨痛教训,也有过无视时代发展要求,思想僵化、迷信盛行,使人们思想和行动受到严重束缚的切肤之痛。没有对中国具体实际的准确把握,就没有彻底的理论的伟大创建。这是理论创新的实践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结论,更是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的重要经验。 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理论得以彻底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推进理论创新的丰厚沃壤、源头活水。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只有为人们所普遍认同,才能成为真诚持久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作为实践的理论,只有为人民群众所掌握,才能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思维方式、民族心理结合起来,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这是创立彻底的理论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两个结合”做得越好,理论创新之源就越丰富,理论创新之力就越强劲,理论创新成果就越能为人民群众所掌握。 坚守真理之正,深刻理解“六个必须坚持”的根源所在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六个必须坚持”的立场观点方法,既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和鲜明特质,又为在实践基础上继续推进理论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 秉持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底色,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至上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在价值立场上的哲学延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和发展全过程的一条主线,展现了我们党的鲜明政治本色和根本政治立场,也是我们党的理论能够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根本原因。 秉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特质,必须坚持自信自立。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石,体现在认识论层面,就是理论来源于实践、作用于实践并接受实践检验,在中国的哲学话语中就是“实事求是”的根本思想方法。党的百余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既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也要保持独立自主的精神气度,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 秉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逻辑,必须坚持守正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认为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正是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之间的留白,为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人的主体性、发挥人的创造性提供了空间,也必然要求把握守正与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不坚持“守正”,我们对于时代现实的判断就可能落入西方意识形态的陷阱;不坚持“创新”,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可能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 秉持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论规律,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深刻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把理论创新理解为“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今天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对理论创新提出了全新要求。只有聆听时代声音,回应时代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 秉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原则,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论中,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原则,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才能更好地驾驭复杂局面、应对风险挑战。 秉持马克思主义的信念论旨向,必须坚持胸怀天下。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中华民族传统的“天下观”也孕育了中国人浓厚的天下情怀和世界胸襟。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终极目标,信奉践行马克思主义人类情怀,始终胸怀天下、立己达人,在办好自己事情的同时,不断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胸怀天下,生动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开阔视野和价值情怀,必将推动我们党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吸收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在“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中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弘扬真理之光,建好党在青年工作领域特色鲜明的政治学校 中国共产党用“共产主义”为共青团命名,对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提出“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的定位,就是希望党的青年组织永远站在理想信念的高地上,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用党的光辉旗帜指引青年,用党的优良作风塑造青年。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中央团校是“政治学校”中的政治学校,要建好党在青年工作领域特色鲜明的政治学校,就必须学习宣传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宽阔的视野、更科学的思维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上中央团校的改革发展。 改革需要坚持守正创新。围绕不同时期党的中心任务培养所需的青年工作干部和青年人才是党中央创办中央团校的初衷,“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始终是中央团校坚守的初心和使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是中央团校践行的办学方向。立足新时代新方位,一方面,建好“政治学校”需要始终秉持团校姓党的根本原则,不断深化对“建设党在青年工作领域特色鲜明的政治学校”根本定位的认识。要瞄准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根本目标,主动融入党和国家建设发展事业大局,聚焦党执政的风险点、国家发展的关键点、青少年成长成才的痛点建言献策,在共青团和青年工作中找准切入点、着力点。另一方面,建好“政治学校”需要围绕“特色鲜明”开拓创新,打造具有团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实践教育体系、理论研究体系、研究生教育体系、校园文化体系、管理体系。“特色”至少体现在青年特色、共青团特色、群众工作特色三个方面。青年特色指贴近青年特点和需求,团校要成为“最懂青年”的地方,将青年脉搏、青年温度把准;共青团特色指紧扣共青团组织特点和优势,打造在共青团组织体系的稳定性和组织成员的流动性、领导机关科层制和基层扁平化、组织政治功能和治理效能三对矛盾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的特色工作体系;群众工作特色指培养团干部青年群众工作能力,使团干部牢固树立心系青年的工作理念,掌握务实管用的工作方法,成为青年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 改革需要坚持系统思维。中央团校改革包括办学转型、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内部管理、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只有坚持系统思维,做到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才能抓住要害、兼顾整体,将改革不断推向深入。目前,中央团校的日常工作运转体系和协同模式还不够顺畅,教学科研、党政管理、后勤服务队伍各自为战,在工作中还存在机制僵化、资源利用率较低等问题,迫切需要运用系统思维打破僵化、打通队伍、整合资源。 改革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党的青年工作大局需要什么样的中央团校,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就定在哪里,资源和精力就投放在哪里。在改革1.0阶段,重点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如何促进教师走上主体班课堂是工作重心。在改革2.0阶段,重点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如何促进培训正规化、常态化是工作重心。进入改革3.0阶段,重点解决“强不强”的问题,如何通过破解深层次难题促进办学层次跃升、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工作重心。 改革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在改革过渡期,学校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全力以赴、不计成本地做好了划转师生的服务保障和教育培养工作;广泛听取意见、回应关切,下大气力解决好大家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伴随中央团校改革的深化,以人为本就必须要尊重师生学员的主体地位,注重听取学员意见,改进教学、优化管理;注重听取研究生意见,促进学员、学生管理统筹协调;注重听取教职员工意见,提升主人翁意识,提升获得感;注重听取青年教职员工意见,帮助他们更好地健康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