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活动保障彰显新时代首都青年担当
发布时间:2023-11-21 发布部门: 浏览统计:
不久前,来自25所高校的1400名青年志愿者走上了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17个组别、101个服务岗位,“亮丽的风景线”“微笑名片”成了参会嘉宾对志愿者的高频评价。 每到首都重大活动举办期间,身着马甲、T恤或是西装的青年志愿者便集合上岗,并亮出“最美的语言”——微笑。可以说,首都志愿服务这张“微笑名片”在重大活动保障中愈炼愈坚。 在“螺丝钉”岗位上感受新时代中国发展的细节,在大型活动的保障中理解党的创新理论,成为首都团员和青年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生动课堂。 微笑是最美的语言 “只有真正走到了第一线,才更意识到我们身上肩负的责任。”回想起刚上岗服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时候,中央财经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本科生祝焱炎思考过,怎么让参会嘉宾感受到中国的欢迎? 脑海中最先跳出的答案是微笑。祝焱炎说,自己所在的注册中心取证岗是会场的前序岗位,高峰论坛还未开幕就已经忙碌起来了。 “暖心的微笑是我们之间最好的沟通语言。”她解释,当天有上百名企业代表的证件需要核实发放,领取台前排队的人越多,对志愿者的考验越大。“我们一边需要快速核实注册信息,并从众多证件中准确找到证件,一边需要随时安抚他们。大家觉得我们很热情、很努力地在服务,也能耐心地配合我们。”她说。 当时,志愿者服务的画面被短视频记录下来,祝焱炎也出现在了镜头中。有网友形容,微笑的志愿者展现了“中国美”。 微笑镜头的背后,是志愿者精益求精的准备。高峰论坛筹备期间,团北京市委分两批对志愿者进行全员培训,内容涵盖思想理论教育、基础知识、通识知识和技能实操4个专题。 其中,思想政治教育与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相贯通,将对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实践融入到培训和服务全过程,既提升志愿服务礼仪通识“小细节”,更注重引导志愿者感受家国情怀“中国范儿”。 走出培训班,走上首都机场抵离岗位的中国农业大学志愿者赵语焘将培训中树立的建功立业决心落在了志愿服务中。 志愿服务从外宾抵达中国国门的时候就已开启。赵语焘记得,在送外宾到住处时,她会主动介绍北京金秋美景和路过的地标性建筑,每趟接驳车里总能传出外宾的笑声与赞叹。“让大家沉浸式感受中国和北京的魅力。”赵语焘说。 志愿精神闪耀主场外交 4年前,祖雨彤就已经站上过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志愿服务岗位。祖雨彤算了算,多场重大活动的保障贯穿了她的学习生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汇演、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 4年后再次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志愿者,这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博二学生切身感受到的变化是,论坛规模更大了、成果更多了。 本届高峰论坛中,祖雨彤也遇到了不少和她一样的“资深志愿者”。据团北京市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本届高峰论坛在招募志愿者时,优先选用了一批在以往重大活动中经受历练、表现优异的志愿者作为骨干力量。 志愿者组还成立了临时党组织,并组建临时团组织,积极发挥作用,带动团员和青年志愿者们学用结合、岗位建功。 曾担任建党百年献词环节领诵员的中央财经大学学生赵建铭,就在此次峰会期间担任贸易畅通专题论坛的会务志愿者。“志愿服务贯穿了我大学和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成为北京青年共同的价值选择。”赵建铭说。 高峰论坛期间,中国传媒大学学生韩炜昊陪同国内外媒体记者走进科技公司、产业园区,在此之前他提前熟悉了大量中英双语讲解材料。“我的专业就是电子商务,能在志愿服务中架起中外媒体沟通交流的桥梁,深入了解北京‘两区’建设,走进国家发展前沿,真的体会到了学以致用。”他说。 结束志愿服务后,祖雨彤在朋友圈写道:“旧友重聚,新友相逢,以青春之名,承志愿之情。”在她看来,这是一次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发展的机会。 志愿服务打开世界之窗 对北京语言大学阿拉伯语专业研二学生王婷来说,“一带一路”的概念原本只停留在课堂上,随着参加志愿服务和外出实践的机会增加,“一带一路”这个词也愈发丰满。 高峰论坛期间,151个国家、41个国际组织的代表来到中国,签下上千个实实在在的发展项目。王婷则在数字经济高级别论坛协调引导外宾完成项目文书交换,服务多项合作签约仪式。 “‘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们阿语学生必须会的词语”。王婷关注到,论坛期间不断有阿拉伯地区的嘉宾在交流时提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变化,还有一名埃及企业代表连着两次手握文书上台签约。她感受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用10年时间搭建起大平台,而她正站在平台的窗口连通中外嘉宾,“平台一点点搭建起来了,民心也相通了”。 对外经贸大学西班牙语专业的何欣然则在岗位上读懂了“一带一路”是造福世界的“发展带”和惠及人类的“幸福路”。 论坛期间,何欣然在新闻中心为多国媒体工作者讲解互动平台展示屏。其中,《通向繁荣之路》节目介绍了10年间绿色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等倡议和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她说,在反复地观看和讲解中,自己也能感受到中国正在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携手,把这条造福世界的幸福之路铺得更宽、更远。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用全球视野传播好中国好声音?这两个问题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传播专业学生程琪越求学期间常常思考的问题。2020年春,她曾参与云南象群北上报道的田野调查,学习多语种环境下融媒体对于中国生态文明海外传播影响力的推动。 这一次,她以志愿者的身份服务于绿色发展高级别论坛,现场见证论坛密集发布的“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北京倡议、绿色发展投融资合作伙伴关系、中亚区域绿色科技发展行动计划等成果。身着志愿者服装、站在面向世界的窗口,程琪越更加坚定了继续探索的信心,“一定能讲好我们心中‘最可爱’的中国故事”。